作为家具产业的幕后力量,生产设备板块近年的热度持续升温,尤其是多家大厂成功崛起、上市公司陆续出现,以及中国家博会(
综合近几年的走向,生产设备大厂的影响力与规模继续增长,竞争格局已基本清晰。产品智能化已是浪潮澎湃。围绕无人化、高精度、降成本、提效率等关键点展开的创新,一轮接一轮展开。
同时,以数据化、数字化、自动化、可视化、全流程为特色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越渐成熟。封边、开料、钻孔等新一代智能设备单品涌现,精准满足各类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伴随2025年3月28日—31日中国家博会(广州)设备配料展的临近,生产设备赛道正翻开更精彩的篇章。
在公开资料里,我们看到了2025年参展的头部品牌清单,包括豪迈、Biesse、SCM、赛福徕Cefla、南兴装备、豪德、弘亚数控、桦桦数控、大族激光、联柔机械、华剑智能、马氏、星徽精密、爱科科技等,众多老面孔继续出现,设备产业2025年走势,也将在他们的动向中呈现。
结合目前这支强大的参展品牌军团情况,以及2024年以来的变化,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家具设备领域将呈现至少如下十大趋势:
对于生产设备企业而言,家居类展会是非常重要的品牌建设与营销渠道,也是了解客户需求,并把握行业变化的窗口。
据大材研究了解,多家设备品牌的经营策略里,均提到持续加大参加展会及宣传推广的市场拓展支持力度。某些家具设备企业,每年参展多达六七次,既会亮相全国规模的大展,同时兼顾各个区域的地方展会,甚至覆盖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展会,预计2025年里,这种趋势将得以保持。
中国家博会(广州)是所有一二线大型设备企业不会缺席的头部大展,每年都会集结众多知名品牌,投入重金打造展厅,举办活动,派出数十人的团队对接客商。从往届的情况看,部分企业现场签约仪式就涉及到十数家客户。
2025年的中国家博会(广州)继续聚焦智能化,整合国内外家具制造设备品牌,呈现前沿智能生产技术,展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方案,涉及木工机械、综合机械、软体机械等,加之主办方持续组织客商考察、对接合作等落地活动,并拓展全球客商资源,预计对参展品牌的业务拓展起到明显作用。
再者,大中型设备企业普遍围绕参展动作实施线上线下宣传,并在展会现场举办发布会、广邀客商对话、发起参观交流等,进一步扩大参展效果。
设备单品的进化还将继续,重点表现为更高性能的封边机、裁板锯、数控钻、加工中心、机器人自动化产线等。
例如,封边机系列已进化到激光封边机、高速封边机、柔性封边机等新一代产品;数控锯切系列则更新到了纵横数控锯切中心、精密裁板锯等;钻孔中心系列已形成了六面钻孔、双工位数控钻孔中心、复合加工数控钻钻孔中心等多种产品。
尤其智能化,预计还将是主流。无论是当前重点企业发布的新产品,还是中国家博会(广州)设备配料展这样的头部平台,都将智能放到了核心位置。
再者,受家具产品单价下行的影响,设备降本需求增强,性能出色并且性价比较高的新一代设备,有潜力在2025年里赢得更多工厂的认可。
以弘亚数控为例,一份2024年的公开资料提到,新品力推磁悬浮高速柔性封边机以及磁悬浮超高速裁板锯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内市场中型家具企业,42米/分钟的封边速度的稳定性在市场上得到验证,市场反馈积极,未来将在国内外高端产品销售方面创造较好的业绩贡献。工段机器人自动化产线以及“一人线”等连线产品已陆续推出,部分已处于市场验证阶段。
再者,部分企业进一步细分市场,面向不同客户推广适配的产品,例如高端化产品,助推收入的增长与利润空间的拓展。
另有品牌面向细分市场孵化高端子品牌,例如弘亚数控的凯澳。预计这种产品细分化的做法,还将在2025年出现,以精细化的产品策略,深耕市场。
据中信证券研究的报告,大型家具厂上一轮资本开支周期的起点是2017年左右,而制造设备的使用寿命大概为5—8年,同时叠加厂商对生产设备的升级需求,预计国内家具产业将进入设备更新替换周期,进而为行业景气提供支撑。
另据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2024上半年,头部家具厂商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6.7%,在建工程维持近5年高位水平。无疑,家具设备更新需求存在较大潜力。
与此同时,2024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落地,其中,家居建材行业的设备更新改造被纳入计划,包括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等,从中央到地方均投入补贴资金予以支持,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增强部分工厂更新设备的意愿,进而在2025年里带动设备需求。
从部分知名品牌的反馈来看,2024年,国内下游需求情况并未改善,影响了设备企业的表现。但国外市场的开发正在进行,带来了希望。
目前,设备出海的渠道已相对成型,多数由海外经销商负责本地市场拓展与售后服务。
以弘亚数控为例,2024年10月底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就提到,国外业绩表现不错,出口业务有一定增长。而且出口业务增长带动了整体毛利率上升。海外销售结构优于国内,毛利率较高的品类占比略高,且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目前,弘亚数控的海外经销商有40多家,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东欧地区外,其他市场拓展主要还是增加具备服务能力的本地化经销商数量。
据了解,该公司海外收入从2015年的0.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1亿元,8年时间实现8倍增长。
南兴股份也正拓展海外市场,全球分布超200家销售服务中心,境外销售收入在2023年就已达到4.63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分析认为,海外市场中,中国厂商具备产品性价比优势,有望持续提升海外份额,尤其是目前的增速正超过欧洲巨头。不过,中国设备厂商的海外收入规模相对较低,提升空间很大,2025年预计会有更好的表现。
几乎所有上市家居企业及大中型家具工厂,持续多年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与主流设备商、软件商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工业4.0智慧工厂的建设与投产。
截至2024年,越来越多企业实现从订单接收、拆分、排产,到开料、封边、分拣、包装,再到入库、发货等全流程的自动化。
这种智能设备的普及浪潮并未停歇。每年依然有数以百计的企业推进生产设备迭代、生产线改造、生产基地扩建等,为设备企业贡献源源不断的订单。
只不过,这种需求增速已经放缓,众多大中型企业完成了智慧工厂的建设,生产线扩张放慢了步伐,需求更多集中于设备更新,以及对更高性能、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追求。
再者,大量家居厂商的收入出现波动或下滑,尤其是2024年受到的冲击比较大,预计会影响家具生产设备的需求。
希望在于,部分企业扩产、普遍存在的降本增效迫切性、自动化率提升,以及老旧设备更换等多种需求叠加,又使得家具设备产业的潜力值得挖掘。
部分大型企业的营收从数亿规模扩大到二三十亿,而一些中小设备企业所能占取的市场份额大幅收缩,甚至被淘汰出局。
一是弘亚数控,营收从2018年的11.9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6.83亿元。
二是南兴股份,营收从2018年的11.2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6.29亿元(专用设备营收21.87亿)。
增长数据背后,原因来自多方面,既受家具制造业升级驱动的影响,也有进口替代的因素,同时涉及市场集中度上升的红利,更多设备订单被知名企业抢占。
可以预计的是,集中度引发的市场分化还将在2025年上演,头部厂商与中小设备商在产品力、销售力与服务力等关键环节将进一步拉开差距。
再者,需求端的品牌集中度持续上升,成品家具、定制家居等企业的分化同样明显,也将影响设备厂商的份额变化。
聚焦某类设备,或者局限于向某些细分家具行业提供生产线解决方案,这种做法已经难以应对当前的激烈竞争。
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商不断延伸业务,围绕智能制造提供全套产品及全栈生产线解决方案。
至少在中国家博会(广州)的参展企业里,我们已经看到,大多数设备企业推出了新一代智能生产线解决方案,并提供全线产品的配套,覆盖锯切系列、数控开料系列、封边系列、钻孔系列、工作站系列等。
大材研究的统计发现,设备产品线布局形成了两条主要的路径,一方面对现有产品进行提升完善,并开发新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并购或参股方式,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新领域的竞争优势。
这种多元化产品扩张趋势,并不是新的现象,而是近几年的行业共识,预计2025年还将深刻影响更多企业,巩固优势产品,做强新产品。
一是面向家居类企业提供完整的智能生产线,甚至智慧工厂方案,满足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建设需求。
另一个是紧跟家居行业的变化,满足从单品到全屋定制、门墙柜一体化定制、整家定制等新业态的生产模式。
从走势来看,多品类大家居战略全面推行,整家定制纵横市场,那么,设备商将在2025年深挖其中的痛点与需求,提供对应的生产线解决方案与设备配套。
近年来,家具设备行业有一个热门话题是,国产品牌的崛起,已有能力比肩于进口品牌,产品性能追平,性价比优势更为突出,销售网络持续扩大。
进入2025年后,受设备更新政策支持,以及大中型家具厂进入设备更新周期、设备投资降本增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国产设备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合格的产品力、密集的销售网络,以及丰富的案例背书、项目实施经验支撑等优势,有可能形成对上一代进口设备的部分替代,优势继续增强。
目前,家具设备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不多,此前有弘亚数控、南兴股份等,2025年初,亚联机械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豪德数控已申请北交所上市。
对比而言,家具设备企业上市进程较为艰难。但是,IPO又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一个转折点,有实力者大多愿意拥抱资本市场,以获得更强的驱动力。
当前的设备赛道里,还活跃着数十家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或许会将IPO视为一项重点工作。2025年闯出新的上市设备公司,也是有可能的。
趋势的新旧替代,重点设备企业们的积极进取,从中释放出设备行业的热情与品牌角逐的激烈。
对于接下来的变化,2025年中国家博会(广州)设备配料展上,各大设备商无疑还会给出更精彩的表现、更完整的细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