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电竞「中國」-官方网站

数控领域的开拓者—火星电竞-中國官网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数控领域的开拓者

2025-02-09

  

数控领域的开拓者(图1)

  他,为扭转成飞军机研制初期大型复杂结构零件数控加工的被动局面,大力推行管理创新,积极开展高速切削、柔性加工、高精度加工等关键技术课题攻关,大幅度提高数控零件的加工效率,突破制约军机研制的数控“瓶颈”,做出了突出贡献。

  走进成飞数控加工厂宽敞明亮的厂房,一台台高、精、尖数控设备呈现在眼前,通道两边的电子显示屏上,不停地显示着所有设备的完好及开工状态,以及当日班计划的进展情况。靠这些设备,“枭龙”、歼10等自主研制的飞机就从这里起飞,装备部队。

  数控加工技术是飞机研制的关键制造技术,要制造出达到设计精度要求的大型复杂结构的飞机零件,没有先进的数控设备是不行的。为解决数控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汤立民主持制定了成飞数控技术发展规划,瞄准国内外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建立以高速加工、柔性加工为特色的数字化车间。为了购买到合适的数控设备,汤立民经常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型机床展,收集大量设备资料,结合成飞的产品特点,组织团队成员讨论研究,选定符合生产需求的设备。

  由于很多设备在国内都是第一次使用,如何用好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优良性能,没有经验可借鉴。汤立民一方面派出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到机床厂家学习,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以及适用设备的工艺方法等。另一方面,抽调设备维修和工艺程编技术方面的骨干人才,成立技术研发组,研究工艺技术和设备使用技术。

  数控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难关一个接一个,但汤立民从不畏惧。“枭龙”研制过程中,大型复杂整体结构零件的高速加工等技术难题非常棘手,零件尺寸大、材料工艺性差。汤立民组织攻关团队,讨论提出总体技术方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详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2002年,“枭龙”飞机首架数控零件从设计发图到零件加工周期大幅度缩短,“枭龙”飞机也因此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研制周期最短纪录。

  每一次技术突破后,汤立民都不断深思、总结,将成果汇总整理。在他的主持下,成飞数控加工厂建立了切削参数库,汇总了典型零件的工艺方案,并将各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后续各机型零件的制造过程中,使成飞的高速加工、复合材料数控加工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北航、山东大学、中航工业制造所、沈阳机床厂等单位进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仅2010年就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14项科研课题,课题的范围包括工艺技术研究、设备研究、刀具研究等。通过科研课题的研发应用,成飞数控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一批科研和管理成果、先进技术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并在成飞数控厂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全面应用。

  在汤立民带领下,成飞数控加工厂经过多年发展,全面突破了钛合金框高效加工、外接内冷刀具应用、弯头加工、钛合金异形槽加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钛合金整体框零件的变形控制和精确制造。铝合金高速加工、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复合材料等零件加工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2007年3月,“第二代巨型正负电子对撞机漂移室本体”验收现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总工程师黄开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流着泪向汤立民和他的团队深深鞠了一躬。

  BESⅢ漂移室本体是第二代巨型电子对撞机二期改造工程的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部件,是由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研制的国家重点工程。它由16个精密丝孔端面板,通过内室内筒、连接法兰盘、台阶连接环及外室外筒连接而成。其中,外桶材料为复合材料,而大端面、内室和台阶为铝合金材料。整个大端面、台阶和内室上共有7万多个孔,所有孔的位置度均要在0.08毫米内,也就是说加工完成后其误差比头发丝还要细,“哪怕一粒灰尘掉进去都将影响其精度”。

  这是一块硬骨头,但也正是练兵和展现成飞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机会,无论如何得啃下来。在汤立民带领下,攻关团队制定出零件加工总体方案。在试切过程中,由于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成飞数控加工厂先后报废了两个试验件。汤立民一面召开技术、生产协调会,对工艺方案、加工状态、加工环境等一一讨论分析;一面组织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连续几个月24小时日夜跟踪监测。监测发现,报废的原因是数控铣床主轴在长时间加工中产生热效应变形,使加工原点相对于机床不断变化,产生原点漂移假象;刀具磨损量,温度、噪音及空气的清洁度等也影响了零件的加工精度。

  针对这些问题,领导小组组织综合试验:选定操控性较好的国产数控铣床,确定特殊的工艺方案,特制保温棚确保温度均衡及空气清洁度,用多台空调机确保恒温。在经过一系列艰辛的努力后,终于摸清和掌握了误差产生的主要规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该项目所有零件的加工及装配工作。

  近年来,数控加工厂不断加大技术设备投入,引进先进的数控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为制造卓越、优良的产品提供了有力保证。通过歼10和

  “枭龙”飞机的研制,数控加工厂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随着数控加工业的飞速发展,专业厂对于数控、程编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才缺口逐渐暴露。

  火星电竞用户体验

  汤立民深知,人才问题是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他倡导引进和培养两种方式。一方面,通过选派优秀人才出国留学、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等方式对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培养;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工作、科研环境,吸引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加盟。为了锻炼队伍,他在专业厂内部实行招聘制,在全分厂范围内进行招聘,盘活工厂的人才资源。他领导建立全员培训体系,对新员工、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均有一套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

  汤立民认为,人才建设应该是一个金字塔体系,从研发专家、管理骨干到一线技术工人,都应该是人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人才经济里,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工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尖端科研人才的引进外,还必须重视一线技术工人的人才建设。在数控加工厂的分配体系中,专业厂注重三个倾斜,除了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还特别强调:向生产第一线,向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倾斜。正因为这样的导向,数控加工厂的金字塔人才体系中,作为最下面的基石部分,建设得尤其扎实。目前,在成飞数控加工厂,具有数控加工技术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97.5%。

  在强调技术进步的同时,汤立民加大了管理创新力度,致力于数字化车间的打造,组织专门团队,负责数字化车间的各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对各应用系统的持续开发和系统整合工作的全面推进,成功建立起数控加工厂数字化车间的综合集成应用环境,数字化车间建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11年5月,成飞数控加工厂被授予中航工业“信息化和精益管理最佳实践——数字化车间”,这是集团公司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在生产管理方面,以高级计划排程(APS)项目牵引,通过计划管理、作业调度和现场数据采集的集成运行,使传统的工作方式向计算机辅助编制计划等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管理方式转变。实现了计算机自动生成原材料、刀具、工装等资源需求与配送计划,减少了数控机床停工时间,制造资源准备向集中配送方式转变,数控设备利用率由2001年的23%提高到目前的54%,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在工程技术管理方面,打通了MES系统、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与工程技术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渠道,实现了集成应用。在综合管理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综合管理应用向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党群工作、安全环保等主要管理工作的覆盖。

  汤立民受到国内IT界的关注和肯定,2011年12月1日,在中国IT业界和信息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2011“中国IT两会”上,汤立民被授予“2011中国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Copyright © 2016-2024 火星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11430号  浙公安网备33030302000718

新闻中心 +

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联系方式